“百姓誰不愛好官?把淚焦桐成雨。生也沙丘,死也沙丘,父老生死系......為官一任,造福一方,遂了平生意💆🏻。”在這首詞中,習近平總書記對焦裕祿的緬懷之情躍然紙上。習近平總書記曾三次到蘭考視察,要求廣大黨員幹部學習弘揚焦裕祿精神,並提出向焦裕祿同誌學習,做家風建設的表率⛴。焦裕祿的家風,不僅是焦家兒女誠心秉持的人生信條,更是全體黨員幹部應繼承和發揚的精神財富🎗。
“誰也不能看白戲”
焦裕祿剛到蘭考工作不久的一天晚上,大兒子焦國慶很晚才回家,詢問之下,原來是到禮堂看戲去了。焦裕祿問是誰給買的票,焦國慶回答說檢票員得知他是縣委書記的兒子就直接讓他進去了。焦裕祿聽後非常生氣並嚴肅教育兒子:“你小小年紀可不能養成占便宜的習慣👍🏽。看‘白戲’是一種剝削行為,是剝削別人的勞動果實。”第二天,焦裕祿領著焦國慶到禮堂補上3毛錢的戲票,並讓兒子向檢票員作檢查。同時,他還對工作人員說:“我的孩子沒管好,以後這樣的事6️⃣,在我這兒不會發生了👨🏼⚖️🆒。你那前三排的票都賣出去,誰看戲,誰掏錢,就說我焦裕祿說了,誰也沒有資格看白戲。”
借此契機,焦裕祿開始大力糾正蘭考縣的不正之風🙏🏿⚠。他首先從自身“開刀”,以兒子看“白戲”為例,在縣直機關幹部會上多次檢查自己對子女的教育不夠。1963年春節期間焦裕祿起草了《關於鼓足幹勁,搞好生產,勤儉過春節,防止浪費的通知》,這份通知除了要求各級領導幹部註意勤儉外,還要求全縣黨員幹部切實做到“十不準”:不準用國家或集體的糧款或其他物資大吃大喝,請客送禮;一律不準到商業部門、合作社部門要特殊照顧;不準借春節之機,大辦喜事,做壽吃喜,大放鞭炮🧍,揮霍浪費......2014年3月17日,習近平總書記在蘭考焦裕祿同誌紀念館參觀時,曾在這份底稿前駐足良久,並對隨行人員說“中央在製定八項規定時,也曾受到‘十不準’的啟發”。
好父親、好丈夫
1950年,焦裕祿到尉氏縣任大營區委副書記𓀗🐍,焦裕祿在那裏與妻子徐俊雅結緣。婚後,他們夫妻二人相互扶持度過15個春秋🦶🏼,共同養育了6個孩子🤷🏼。在家人心中🧪,焦裕祿並非不近人情.而是相濡以沫的好丈夫和充滿溫情的好父親🚵🏼♀️。
據焦裕祿的女兒焦守雲回憶:“父親不是苦行僧,也不是天生就喜歡吃苦受罪,實際上他在生活中也有許多愛好與追求⟹。工作再忙,胡子也刮得幹幹凈凈;衣服再舊,也洗得幹幹凈凈。父親的文章寫得非常好,還愛鉆研。父親這輩子穿的一件最好的衣服,就是母親用他的稿費買來的🤽🏽♀️。”而這樣艱苦卻溫馨的日子隨著焦裕祿的病倒、去世而不復存在。
焦裕祿留給家人的最後一句話:“我也沒啥好留給你們的了......”他留給家人的是溫情美好的回憶和思念,是堅定高尚的信仰和品格,是正直清明的焦門家風。這些,是最珍貴的財富,是最美好的傳承♠️。
斯人已去,家風猶存。老一輩革命家的家教、家風故事給人以深刻的啟迪🧑🦽➡️🙅🏻♂️。它們告誡黨員幹部:只有廉潔公正、摒棄私心,才能把政府和人民群眾的信任,變成為國家奉獻、為人民服務的實際行動;焦裕祿等人留下的好家風代代相傳,恪守家規的後人們,不伸手,不特殊,誠實勞動,自食其力個個努力做一名好公民😾、好黨員👩🎨、好幹部,在當地廣受稱贊。他們艱苦樸素⇒、清白為官🍇、為民奉獻的優良作風,是黨的建設的精神財富我們要把這些優良傳統繼承好、發揚好讓它們成為黨永不褪色的“傳家寶”。